(新春走基层)厂房建到家门口 山西上党延伸乡村产业链条赋能乡村振兴******
中新网长治2月3日电 (李庭耀 赵彦杰)剪菇柄、烘干、筛选、清洗……春节期间,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西火镇梁家庄村“西火三农”干香菇加工基地,村民们分工明确忙着进行干香菇加工。厂房建到家门口,当地延伸乡村产业链条,赋能乡村振兴。
在修剪车间,村民牛燕花正在对鲜香菇剪柄。“厂房建到家门口,反正在家也是闲着,我就和其他村民一起来这里上班。”她告诉记者,除了剪菇柄,自己还负责把香菇放入空气能热泵烘干机进行烘干,每天能挣70元。
面对资源匮乏、人口流失等问题,如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西火镇探索成立“西火三农”农村集体经济平台公司,以“公司+经济合作社+社员”的发展模式,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运营管理,由全镇30个农村经济合作社组成,24508名农村经济合作社社员间接持股。
香菇正在被烘干。 赵彦杰 摄2022年,这家公司通过网络直播等手段,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为西火镇东庄村的红薯粉条、北大掌村的香菇、东火村的花生、庄子河村的大樱桃取得了更多订单。
山西老西火三农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志军介绍,依托西火镇北大掌村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香菇菌棒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基础,该公司在去年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打造“西火三农”干香菇加工基地。
“干香菇加工基地的建成,既解决了合作社鲜香菇储存时效短的问题,又提高了香菇的附加值。”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赟说。
“西火三农”干香菇加工基地可以带动周边四五十名村民打工增收。 赵彦杰 摄赵志军告诉记者,每5斤鲜香菇可以生产1斤干香菇,“西火三农”干香菇加工基地可年产干香菇10万斤,产值可达500万元,“不仅能带动周边四五十名村民打工增收,更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新的一年,我们计划为周边村民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带动更多人种植香菇,将产业做大。”赵志军表示,接下来,“西火三农”干香菇加工基地还将生产香菇酱等产品,提高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完)
上海崇明多家集贸市场“智慧”升级****** “今天猪肉是18块一斤,数据平台上蔬菜、肉类等价格一目了然,特别清楚。”近日,由上海市崇明区经委牵头,多家集贸市场“智慧”升级。从传统的农贸市场到新兴的生态市集,人们买菜的环境不断改善、体验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 目前,全区51家集贸市场中,已通过验收的生态市集有9家,其中二星级生态市集4家,一星级生态市集5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上午8点,位于崇明区港西镇的盘西农贸市场里,人头攒动,前来购物的沈先生买了两斤猪肉,对价格和肉质都颇为满意。在盘西农贸市场,各摊位商户配备了统一的智能电子秤,菜品上秤后就会立即显示类别、净重、单价、金额等信息,并实时上传到数据库。“有了这些日常交易数据,就可以追溯菜品的源头,把控质量安全就有了科学参考。”盘西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龚明表示。 信息技术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资源,是生态市集建设与管理的“润滑剂”,一批智能设备应用在生态市集改造中,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为稳定的菜价保驾护航。“特别是在遇到节日供应、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进行预警发布,落实应急预案,保障供应价格稳定。”龚明说。 记者了解到,4724平方米的盘西农贸市场是附近居民买菜购物的首选。2022年,盘西农贸市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增设消防楼梯、服务台、农残检测室、湿垃圾处置室,完善内部排水系统,并设立顾客休息区,各项设施一应俱全。“比原来干净多了,买东西也很方便。”家住附近的市民直呼满意。 与此同时,位于崇明区绿华镇的崇西集贸市场也“换新”归来。之前集贸市场是网格式围栏,一到冬天,人就被西北风吹得浑身打颤。现在菜场四周建起了围墙,安装了窗户,即刻变成了“大暖棚”。此外,市场顶棚也重新改造升级,杜绝了漏雨、漏风的情况发生,暖心的改造获得市民好评。 据悉,下一步,崇明区经委将以全市“智慧菜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生态市集硬件的系统建设,引导市场配置电脑、大屏幕、信息平台、数字哨兵、监控设备等软硬件设施来实现市场内亮证经营、明码标价、价格公示、肉菜源头可追溯等智慧管理的目标,保证市民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将赋予集贸市场多元化的业态功能模块,打造和谐共享的生态空间,探索一套‘生态空间、生态管理、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的生态市集建设管理新模式。”崇明区经委市场运行科施玉华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通讯员魏娜)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